Mysql 事务日志

1. 概述

在 Mysql 中,存储有三种日志,分别是 binlog log、undo log及 redo log,其中 binlog 日志由 Mysql Server 生成,用来记录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使用场景有主从同步及数据恢复;undo log及 redo log由 Innodb 存储引擎生成,用于保障事务进行。undo日志用于事务的回滚及MVCC,实现事务的原子性,而 redo log基于 WAL( Write-Ahead Logging) 技术,存储事务过程中对数据表的修改,主要是数据页的修改,保证了事务的持久性。这三种日志在数据库表的更新操作(包括新增、修改及删除)中,相互配合,保障了事务的顺利执行,下图以一次数据更新操作演示了它们的工作机制。
mysql-transaction-overview

  1. undo log 存储在系统表空间中(新版的 Mysql 已经可以设置独立的表空间),对 undo log 的更改同样记录到 redo log中;
  2. redo log 由独立的日志文件存储,日志文件只有追加操作,顺序写入到磁盘中,相比数据页的随机写入,具有较高的效率;
  3. binlog log 配合 redo log,实现了内部的 XA 协议,保证了数据在 Innodb 及 Mysql 之间的一致性。

2. 基础概念

内存缓冲池
如果 Mysql 不使用内存缓冲池,每次读取数据时,都需要访问磁盘,会大大的增加磁盘的 IO 请求,导致效率低下;Innodb 引擎在读取数据的时候,把相应的数据和索引载入到内存的缓冲池(buffer pool)中,一定程度的提高了数据的读写速度。

buffer pool
用来存放各种数据的缓存,这些数据包括:索引页、数据页、undo 页、插入缓冲、自适应哈希索引、Innodb 存储的锁信息及数据字典等。工作方式是将数据库文件按照页(每页16k)读取到缓冲池,然后按照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来保留缓冲池中的缓冲数据。如果数据库文件需要修改,总是首先修改在缓冲池中的页(发生修改后即成为脏页),然后在按照一定的频率将缓冲池中的脏页刷新到文件。

表空间
表空间可以看作是 InnoDB 存储引擎 逻辑结构的最高层。表空间文件:InnoDB默认的表空间文件为 ibdata1。

  • 页:每页数据为16kb,且不能进行修改。常见的页类型有:数据页,Undo页,系统页,事务数据页,插入缓冲位图页,插入缓冲空闲列表页,未压缩的二进制大对象页,压缩的二进制大对象页
  • 区:由64个连续的页组成,每个页大小为16kb,即每个区的大小为1024kb即1MB
  • 段:表空间由各个段组成,常见的段有数据段,索引段,回滚段(undo log段)等。

3. redo log

缓存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性能优化技术,在 Mysql 中,使用 Buffer Pool 来缓存表数据,它是以数据页为单位。引入缓存,也会引入同步数据到磁盘的问题,如果每一个事务都同步数据,由于一个事务可能涉及到数据面,同步数据的操作是一个随机 IO 的操作,性能损耗很大。为了解决问题,使用了WAL( Write-Ahead Logging)技术,引入 redo log。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数据页修改写入 redo log,日志文件是顺序写入,性能很高,同时Buffer Pool 数据异步写入磁盘。通过 redo log,即使 Mysql 宕机,也可以通过 redo log 进行恢复。

redo log由两部分组成:

  1. redo log缓冲区 Log Buffer;
  2. redo log日志文件,在 InnoDB 中,redo log 是固定大小的,比如可以配置为一组 4 个文件,每个文件的大小是 1GB,从头开始写,写到末尾又回到开头循环写,如下图所示:
    undo-circle

write pos 是当前记录的位置,一边写一边后移动,写到第 3 号文件末尾后就回到 0 号文件开头。checkpoint 是当前要删除的位置,也是往后推移并且循环的,删除记录前要把记录更新到数据文件。
write pos 和 checkpoint 之间的部分可以用来记录新的操作。如果 write pos 追上 checkpoint,表示文件满了,这时候不能再执行新的更新,需要先删除一些记录,把 checkpoint 推进一下。
有了 redo log,InnoDB 就可以保证即使数据库发生异常重启,之前提交的记录都不会丢失,这个能力称为 crash-safe。
另外,为了实现数据完整性,在 Buffer Pool 刷新到磁盘之前,必须先把 redo log 写入到磁盘。除了数据页,聚集索引、辅助索引以及 undo log 都需要记录到 redo log中。

redo log的记录内容
undo log和 redo log 本身是分开的。Innodb 的 undo log 是记录在数据文件(系统表空间)中的,而且 innodb 将 undo log 的内容看做是数据,因此对undo log本身的操作(如向undo log插入一条undo log记录等),都会记录到redo log。undo log 可以通过redo log 将其恢复。因此当数据表插入一条记录时,涉及到的操作如下所示:

  • 向 undo log 插入一条 undo log 记录;
  • 向 redo log 中插入一条 “插入 undo log 记录”的redo log记录;
  • Buffer Pool 中插入数据 (异步同步到磁盘);
  • 向 redo log 插入一条 “insert” 的 redo log记录。

redo log 参数

  •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redo log 文件的个数,命名方式如:ib_logfile0,iblogfile1… iblogfilen。默认2个,最大100个。

  • innodb_log_file_size
    文件设置大小,默认值为 48M,最大值为512G,注意最大值指的是整个 redo log系列文件之和,即(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innodb_log_file_size )不能大于最大值512G。

  •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文件存放路径

  • innodb_log_buffer_size
    redo Log 缓存区,默认8M,可设置1-8M。延迟事务日志写入磁盘,把redo log 放到该缓冲区,然后根据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参数的设置,再把日志从buffer 中flush 到磁盘中。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每次commit都会把redo log从redo log buffer写入到system,并fsync刷新到磁盘文件中。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2,每次事务提交时MySQL会把日志从redo log buffer写入到system,但只写入到file system buffer,由系统内部来fsync到磁盘文件。如果数据库实例crash,不会丢失redo log,但是如果服务器crash,由于file system buffer还来不及fsync到磁盘文件,所以会丢失这一部分的数据。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0,事务发生过程,日志一直激励在redo log buffer中,跟其他设置一样,但是在事务提交时,不产生redo 写操作,而是MySQL内部每秒操作一次,从redo log buffer,把数据写入到系统中去。如果发生crash,即丢失1s内的事务修改操作。

4. undo log

Innodb 为了支持回滚和 MVCC,需要备份旧数据,undo log 就负责存储这些数据,在操作任何数据之前,首先将数据备份到undo log,然后进行数据的修改。如果出现了错误或者用户手动执行了 rollback,系统可以利用 undo log 中的备份将数据恢复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与 redo log不同的是,磁盘上不存在单独的 undo log 文件,它存放在数据库内部的特殊段(segment)中,这称之为 undo 段(undo segment),undo 段位于共享表空间内。
undo-tablespace

其中32个rollback segment创建在临时表空间中,96个创建在系统表空间中,每一个rollback segment可以分配 1024个 slot,也就是可以支持96*1024个并发的事务。

4.1 undo log 类型

undo log有两种类型,分别是 insert undo log 和 update undo log。前者记录的是insert 语句对应的undo log,后者对应的是 update、delete 语句对应的undo log。

  1. insert undo log
    nsert undo log 只对事务本身可见,所以insert undo log在事务提交后可直接删除,无需通过 purge 线程执行清理操作。insert undo log 包含的字段如下:
    insert-undo-log

  2. update undo log
    执行 update 或者 delete 会产生 undo log,会影响已存在的记录,为了实现MVCC,会将同一个记录的多个版本的 undo log 串联起来,根据隔离级别的不同,会看到不同版本的数据,update undo log 不能在事务提交时立刻删除,需要等待 purge 线程进行最后的删除操作。如果是长事务,会产生大量的 undo log。undo log 包含的字段如下:
    update-undo-log

4.2 事务回滚

事务根据 sql的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

  • insert sql : 在 undo log 中记录下 insert 进来的数据的 ID,当 rollback 时,根据 ID 完成精准的删除;
  • delete sql :在 undo log 中记录删除的数据,当回滚时会将删除前的数据 insert 进去;
  • update sql :在 undo log 中记录下修改前的数据,回滚时只需要反向update即可;
  • select sql :select不需要回滚。

对于 insert 类型的 undo log,由于只对当前事务可见(没有事务会对还未插入的数据感兴趣),在事务提交之后该 undo log就会被删除。但对于 update 类型的 undo log 来说,该操作会影响当前的记录,由于同时可能会有多个事务对当前记录进行 update 操作,Innodb 使用 DATA_ROLL_ID 指针将多个版本的 undo log 串联起来,而链条的起点则是行记录中的隐藏字段 DB_ROLL_PTR 。

Innodb 为每个记录中记录了三个隐藏字段:

  • 6字节的事务ID(DB_TRX_ID);
  • 7字节的回滚指针(DB_ROLL_PTR);
  • 隐藏的主键id,如果没有主键,Mysql 自动生成一个主键。

以 test 表为例,我们分别进行 insert及upadte 操作来演示 undo log 日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CREATE TABLE `test`(
`id` INT UNSIGNED AUTO_INCREMENT,
`a` VARCHAR(16) NOT NULL,
`b` VARCHAR(16) NOT NULL,
PRIMARY KEY (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 执行的操作
insert into test(id, a, b) values(1, 'redo','undo');

update test set a="redo log" where id=1;

delete from test where id=1;

其 undo log 链如下所示:
undo-log-list
如上图,删除的数据行不会立刻删除,而是在行记录头信息记录了一个 deleted_flag 标志位。最终会在 purge 线程 purge undo log 的时候进行实际的删除操作,这个时候undo log也会清理掉。

5. binlog log

binlog 用于记录数据库执行的更新操作(不包括查询)信息,以二进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中。 binlog 是 Mysql 的逻辑日志,并且由 Server 层进行记录,使用任何存储引擎的 mysql 数据库都会记录 binlog log。

binlog log 格式
binlog log 有三种格式,分别为 STATMENT 、 ROW 和 MIXED 。

  • STATMENT : 基于 SQL 语句的复制( statement-based replication, SBR ),每一条会修改数据的 sql 语句会记录到 binlog 中;
  • ROW : 基于行的复制( row-based replication, RBR ),不记录每条 sql 语句的上下文信息,仅需记录哪条数据被修改了;
  • MIXED : 基于 STATMENT 和 ROW 两种模式的混合复制( mixed-based replication, MBR ),一般的复制使用 STATEMENT 模式保存 binlog ,对于 STATEMENT 模式无法复制的操作使用 ROW 模式保存 binlog。

binlog log 写盘
在写 binlog,通过参数 sync_binlog 来控制何时将 binlog fsync到磁盘。

  • 0:事务提交是没有立即 fsync 文件到磁盘,而是依赖于操作系统的 fsync 机制;
  • 1:每次 commit 的时候都要将 binlog fsync 磁盘;
  • N:指定提交次数后,统一fsync到磁盘。

要保证数据的可持久性,sync_binlog 必须设置为 1。

使用场景

  1. 主从同步;
  2. 数据恢复。

6. 内部 XA 协议

从上面的内容可知,一个更新操作需要 Server 及 Innodb 协同完成,一个事务,Server 会写 binlog log, Innodb 会写 redo/undo log,这两部分是怎么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及数据不丢失?在 Myslq 内部,使用了“两阶段提交”来实现这两个特性, 在此处的“两阶段提交”称为内部的 XA 协议,有别于多数据源的分布式事务。

1
update test set a='redo' where id=1;

以上面的 update 操作为例,更新的流程如下:
two-phase-commit

两阶段提交过程
MySQL 采用了如下的过程实现内部 XA 的两阶段提交:

  1. Prepare 阶段:Innodb 将回滚段设置为 prepare 状态;将 redo log 写文件并刷盘;
  2. Commit 阶段:binlog 写入文件;binlog 刷盘;Innodb commit;

两阶段提交保证了事务在多个引擎和 binlog 之间的原子性,以 binlog 写入成功作为事务提交的标志,而 InnoDB 的 commit 标志并不是事务成功与否的标志。

在崩溃恢复中,是以 binlog 中的 xid 和 redo log 中的 xid 进行比较,xid 在 binlog 里存在则提交,不存在则回滚。我们来看崩溃恢复时具体的情况:

  • 在 prepare 阶段崩溃,即已经写入 redolog,在写入 binlog 之前崩溃,则会回滚;
  • 在 commit 阶段,当没有成功写入 binlog 时崩溃,也会回滚;
  • 如果已经写入 binlog,在写入 InnoDB commit 标志时崩溃,则重新写入 commit 标志,完成提交。

7. 总结

这篇文章分析了 Mysql 的三种日志文件,通过日志文件,Mysql 实现的事务的原子性及持久性,其中 undo log 实现了原子性,同时也用来实现 MVCC,redo log 实现了持久性,保证在服务宕机的情况下进行事务的恢复。另外,使用两阶段提交,结合 binlog 及 redo log,保证了 Mysql Sever 及 Innodb 数据的一致性。

参考:


1. Innodb中的buffer poll和redo undo log
2. 一个线上SQL死锁异常分析:深入了解事务和锁
3. 说说MySQL中的Redo log Undo log都在干啥
4. MySQL · 特性分析 ·MySQL 5.7新特性系列三
5. 必须了解的mysql三大日志-binlog、redo log和undo log
6. 简介undo log、truncate、​以及undo log如何帮你回滚事物?
7. 洞悉 MySQL 底层架构:游走在缓冲与磁盘之间
8. MySQL的事务处理—两阶段事务提交2PC
9. MySQL · 源码分析 · 内部 XA 和组提交
10. 日志系统:一条SQL更新语句是如何执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