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 事务日志
1. 概述
在 Mysql 中,存储有三种日志,分别是 binlog log、undo log及 redo log,其中 binlog 日志由 Mysql Server 生成,用来记录对数据库的更新操作,使用场景有主从同步及数据恢复;undo log及 redo log由 Innodb 存储引擎生成,用于保障事务进行。undo日志用于事务的回滚及MVCC,实现事务的原子性,而 redo log基于 WAL( Write-Ahead Logging) 技术,存储事务过程中对数据表的修改,主要是数据页的修改,保证了事务的持久性。这三种日志在数据库表的更新操作(包括新增、修改及删除)中,相互配合,保障了事务的顺利执行,下图以一次数据更新操作演示了它们的工作机制。
- undo log 存储在系统表空间中(新版的 Mysql 已经可以设置独立的表空间),对 undo log 的更改同样记录到 redo log中;
- redo log 由独立的日志文件存储,日志文件只有追加操作,顺序写入到磁盘中,相比数据页的随机写入,具有较高的效率;
- binlog log 配合 redo log,实现了内部的 XA 协议,保证了数据在 Innodb 及 Mysql 之间的一致性。
2. 基础概念
内存缓冲池 如果 Mysql 不使用内存缓冲池,每次读取数据时,都需要访问磁盘,会大大的增加磁盘的 IO 请求,导致效率低下;Innodb 引擎在读取数据的时候,把相应的数据和索引载入到内存的缓冲池(buffer pool)中,一定程度的提高了数据的读写速度。
buffer pool 用来存放各种数据的缓存,这些数据包括:索引页、数据页、undo 页、插入缓冲、自适应哈希索引、Innodb 存储的锁信息及数据字典等。工作方式是将数据库文件按照页(每页16k)读取到缓冲池,然后按照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来保留缓冲池中的缓冲数据。如果数据库文件需要修改,总是首先修改在缓冲池中的页(发生修改后即成为脏页),然后在按照一定的频率将缓冲池中的脏页刷新到文件。
表空间 表空间可以看作是 InnoDB 存储引擎 逻辑结构的最高层。表空间文件:InnoDB默认的表空间文件为 ibdata1。
- 页:每页数据为16kb,且不能进行修改。常见的页类型有:数据页,Undo页,系统页,事务数据页,插入缓冲位图页,插入缓冲空闲列表页,未压缩的二进制大对象页,压缩的二进制大对象页
- 区:由64个连续的页组成,每个页大小为16kb,即每个区的大小为1024kb即1MB
- 段:表空间由各个段组成,常见的段有数据段,索引段,回滚段(undo log段)等。
3. redo log
缓存技术是一种常用的性能优化技术,在 Mysql 中,使用 Buffer Pool 来缓存表数据,它是以数据页为单位。引入缓存,也会引入同步数据到磁盘的问题,如果每一个事务都同步数据,由于一个事务可能涉及到数据面,同步数据的操作是一个随机 IO 的操作,性能损耗很大。为了解决问题,使用了WAL( Write-Ahead Logging)技术,引入 redo log。它的基本思想是:将数据页修改写入 redo log,日志文件是顺序写入,性能很高,同时Buffer Pool 数据异步写入磁盘。通过 redo log,即使 Mysql 宕机,也可以通过 redo log 进行恢复。
redo log由两部分组成:
- redo log缓冲区 Log Buffer;
- redo log日志文件,在 InnoDB 中,redo log 是固定大小的,比如可以配置为一组 4 个文件,每个文件的大小是 1GB,从头开始写,写到末尾又回到开头循环写,如下图所示:
write pos 是当前记录的位置,一边写一边后移动,写到第 3 号文件末尾后就回到 0 号文件开头。checkpoint 是当前要删除的位置,也是往后推移并且循环的,删除记录前要把记录更新到数据文件。 write pos 和 checkpoint 之间的部分可以用来记录新的操作。如果 write pos 追上 checkpoint,表示文件满了,这时候不能再执行新的更新,需要先删除一些记录,把 checkpoint 推进一下。 有了 redo log,InnoDB 就可以保证即使数据库发生异常重启,之前提交的记录都不会丢失,这个能力称为 crash-safe。 另外,为了实现数据完整性,在 Buffer Pool 刷新到磁盘之前,必须先把 redo log 写入到磁盘。除了数据页,聚集索引、辅助索引以及 undo log 都需要记录到 redo log中。
redo log的记录内容 undo log和 redo log 本身是分开的。Innodb 的 undo log 是记录在数据文件(系统表空间)中的,而且 innodb 将 undo log 的内容看做是数据,因此对undo log本身的操作(如向undo log插入一条undo log记录等),都会记录到redo log。undo log 可以通过redo log 将其恢复。因此当数据表插入一条记录时,涉及到的操作如下所示:
- 向 undo log 插入一条 undo log 记录;
- 向 redo log 中插入一条 “插入 undo log 记录”的redo log记录;
- Buffer Pool 中插入数据 (异步同步到磁盘);
- 向 redo log 插入一条 “insert” 的 redo log记录。
redo log 参数
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redo log 文件的个数,命名方式如:ib_logfile0,iblogfile1... iblogfilen。默认2个,最大100个。
innodb_log_file_size 文件设置大小,默认值为 48M,最大值为512G,注意最大值指的是整个 redo log系列文件之和,即(innodb_log_files_in_group * innodb_log_file_size )不能大于最大值512G。
innodb_log_group_home_dir 文件存放路径
innodb_log_buffer_size redo Log 缓存区,默认8M,可设置1-8M。延迟事务日志写入磁盘,把redo log 放到该缓冲区,然后根据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参数的设置,再把日志从buffer 中flush 到磁盘中。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1,每次commit都会把redo log从redo log buffer写入到system,并fsync刷新到磁盘文件中。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2,每次事务提交时MySQL会把日志从redo log buffer写入到system,但只写入到file system buffer,由系统内部来fsync到磁盘文件。如果数据库实例crash,不会丢失redo log,但是如果服务器crash,由于file system buffer还来不及fsync到磁盘文件,所以会丢失这一部分的数据。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0,事务发生过程,日志一直激励在redo log buffer中,跟其他设置一样,但是在事务提交时,不产生redo 写操作,而是MySQL内部每秒操作一次,从redo log buffer,把数据写入到系统中去。如果发生crash,即丢失1s内的事务修改操作。
4. undo log
Innodb 为了支持回滚和 MVCC,需要备份旧数据,undo log 就负责存储这些数据,在操作任何数据之前,首先将数据备份到undo log,然后进行数据的修改。如果出现了错误或者用户手动执行了 rollback,系统可以利用 undo log 中的备份将数据恢复到事务开始之前的状态。与 redo log不同的是,磁盘上不存在单独的 undo log 文件,它存放在数据库内部的特殊段(segment)中,这称之为 undo 段(undo segment),undo 段位于共享表空间内。
其中32个rollback segment创建在临时表空间中,96个创建在系统表空间中,每一个rollback segment可以分配 1024个 slot,也就是可以支持96*1024个并发的事务。
4.1 undo log 类型
undo log有两种类型,分别是 insert undo log 和 update undo log。前者记录的是insert 语句对应的undo log,后者对应的是 update、delete 语句对应的undo log。
insert undo log nsert undo log 只对事务本身可见,所以insert undo log在事务提交后可直接删除,无需通过 purge 线程执行清理操作。insert undo log 包含的字段如下:
update undo log 执行 update 或者 delete 会产生 undo log,会影响已存在的记录,为了实现MVCC,会将同一个记录的多个版本的 undo log 串联起来,根据隔离级别的不同,会看到不同版本的数据,update undo log 不能在事务提交时立刻删除,需要等待 purge 线程进行最后的删除操作。如果是长事务,会产生大量的 undo log。undo log 包含的字段如下:
4.2 事务回滚
事务根据 sql的类型,进行相应的处理:
- insert sql : 在 undo log 中记录下 insert 进来的数据的 ID,当 rollback 时,根据 ID 完成精准的删除;
- delete sql :在 undo log 中记录删除的数据,当回滚时会将删除前的数据 insert 进去;
- update sql :在 undo log 中记录下修改前的数据,回滚时只需要反向update即可;
- select sql :select不需要回滚。
对于 insert 类型的 undo log,由于只对当前事务可见(没有事务会对还未插入的数据感兴趣),在事务提交之后该 undo log就会被删除。但对于 update 类型的 undo log 来说,该操作会影响当前的记录,由于同时可能会有多个事务对当前记录进行 update 操作,Innodb 使用 DATA_ROLL_ID 指针将多个版本的 undo log 串联起来,而链条的起点则是行记录中的隐藏字段 DB_ROLL_PTR 。
Innodb 为每个记录中记录了三个隐藏字段:
- 6字节的事务ID(DB_TRX_ID);
- 7字节的回滚指针(DB_ROLL_PTR);
- 隐藏的主键id,如果没有主键,Mysql 自动生成一个主键。
以 test 表为例,我们分别进行 insert及upadte 操作来演示 undo log
日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CREATE TABLE `test`(
`id` INT UNSIGNED AUTO_INCREMENT,
`a` VARCHAR(16) NOT NULL,
`b` VARCHAR(16) NOT NULL,
PRIMARY KEY ( `id`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
# 执行的操作
insert into test(id, a, b) values(1, 'redo','undo');
update test set a="redo log" where id=1;
delete from test where id=1;
5. binlog log
binlog 用于记录数据库执行的更新操作(不包括查询)信息,以二进制的形式保存在磁盘中。 binlog 是 Mysql 的逻辑日志,并且由 Server 层进行记录,使用任何存储引擎的 mysql 数据库都会记录 binlog log。
binlog log 格式 binlog log 有三种格式,分别为 STATMENT 、 ROW 和 MIXED 。
- STATMENT : 基于 SQL 语句的复制( statement-based replication, SBR ),每一条会修改数据的 sql 语句会记录到 binlog 中;
- ROW : 基于行的复制( row-based replication, RBR ),不记录每条 sql 语句的上下文信息,仅需记录哪条数据被修改了;
- MIXED : 基于 STATMENT 和 ROW 两种模式的混合复制( mixed-based replication, MBR ),一般的复制使用 STATEMENT 模式保存 binlog ,对于 STATEMENT 模式无法复制的操作使用 ROW 模式保存 binlog。
binlog log 写盘 在写 binlog,通过参数 sync_binlog 来控制何时将 binlog fsync到磁盘。
- 0:事务提交是没有立即 fsync 文件到磁盘,而是依赖于操作系统的 fsync 机制;
- 1:每次 commit 的时候都要将 binlog fsync 磁盘;
- N:指定提交次数后,统一fsync到磁盘。
要保证数据的可持久性,sync_binlog 必须设置为 1。
使用场景
- 主从同步;
- 数据恢复。
6. 内部 XA 协议
从上面的内容可知,一个更新操作需要 Server 及 Innodb 协同完成,一个事务,Server 会写 binlog log, Innodb 会写 redo/undo log,这两部分是怎么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及数据不丢失?在 Myslq 内部,使用了“两阶段提交”来实现这两个特性, 在此处的“两阶段提交”称为内部的 XA 协议,有别于多数据源的分布式事务。
1 | update test set a='redo' where id=1; |
以上面的 update 操作为例,更新的流程如下:
两阶段提交过程 MySQL 采用了如下的过程实现内部 XA 的两阶段提交:
- Prepare 阶段:Innodb 将回滚段设置为 prepare 状态;将 redo log 写文件并刷盘;
- Commit 阶段:binlog 写入文件;binlog 刷盘;Innodb commit;
两阶段提交保证了事务在多个引擎和 binlog 之间的原子性,以 binlog 写入成功作为事务提交的标志,而 InnoDB 的 commit 标志并不是事务成功与否的标志。
在崩溃恢复中,是以 binlog 中的 xid 和 redo log 中的 xid 进行比较,xid 在 binlog 里存在则提交,不存在则回滚。我们来看崩溃恢复时具体的情况:
- 在 prepare 阶段崩溃,即已经写入 redolog,在写入 binlog 之前崩溃,则会回滚;
- 在 commit 阶段,当没有成功写入 binlog 时崩溃,也会回滚;
- 如果已经写入 binlog,在写入 InnoDB commit 标志时崩溃,则重新写入 commit 标志,完成提交。
7. 总结
这篇文章分析了 Mysql 的三种日志文件,通过日志文件,Mysql 实现的事务的原子性及持久性,其中 undo log 实现了原子性,同时也用来实现 MVCC,redo log 实现了持久性,保证在服务宕机的情况下进行事务的恢复。另外,使用两阶段提交,结合 binlog 及 redo log,保证了 Mysql Sever 及 Innodb 数据的一致性。
参考:
1. Innodb中的buffer poll和redo undo log 2. 一个线上SQL死锁异常分析:深入了解事务和锁 3. 说说MySQL中的Redo log Undo log都在干啥 4. MySQL · 特性分析 ·MySQL 5.7新特性系列三 5. 必须了解的mysql三大日志-binlog、redo log和undo log 6. 简介undo log、truncate、以及undo log如何帮你回滚事物? 7. 洞悉 MySQL 底层架构:游走在缓冲与磁盘之间 8. MySQL的事务处理—两阶段事务提交2PC 9. MySQL · 源码分析 · 内部 XA 和组提交 10. 日志系统:一条SQL更新语句是如何执行的?